自从1980 年「社交恐惧症」这个病名出现在当时权威的 DSM-3 诊断手册上,关于「性格内向」和「社交焦虑障碍」(这是「社交恐惧症」的大名)关系的争论就没停过。
在最新一版DSM-5 中,对社交焦虑障碍的定义是:
持续的害怕、焦虑或回避,长达至少6 个月。
精神科医生真是丧心病狂,非要把天生的性格特点描述成一种精神障碍,给它贴上负面标签。
「性格内向」和「社交焦虑障碍」是一回事儿吧,只是程度不同。
内向和社交焦虑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儿呢?

图片来源:123rf.com.cn 正版图片库
内向和社交焦虑是两回事
内向者不一定就会社交焦虑,社交焦虑也不一定就是内向者。
根据调查研究结果,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中仅有一半天生性格内向。
与此同时,七成的内向者并不觉得社交是件令人害怕、不安或者有压力的事,他们只是不那么愿意多跟人接触。
此外,从本质看,社交焦虑障碍的诊断要点中包含一些内向性格不普遍具有的特质:
·社交焦虑障碍通常和焦虑症、抑郁症、恶劣心境等精神障碍同时发生,这三种障碍都有必要进行正规治疗;
·社交焦虑障碍让患者承受着强烈的回避行为对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,而单纯性格内向的人并不会觉得自己的特质让他们痛苦;
·社交焦虑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受到病情的影响,这不是一种性格特质会发生的影响。
内向这种特点,一点错都没有!
内向的性格有自己的优势,它不需要治疗;需要治疗和干预的,是程度严重到影响生活的社交焦虑。

图片来源:giphy.com
社交焦虑障碍和内向有啥区别?
刚刚提到,并不是所有社交焦虑障碍患者都天生内向。
患者们只是被自己对社交的恐惧限制住了,在病情控制前,没办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而当他们渡过难关,又能重新回到众人瞩目的舞台中心、开心地参加各种聚会。
内向和社交焦虑障碍是有区别的:
内向
在公开场合或者与人交流时,感到担心、抗拒、说不出话,或者这几种感觉的混合,并且对别人的评价感到担心。
社交焦虑
需要进行公开演讲或人际交流时,感到强烈地紧张、害怕、尴尬。身处那样的场合,感到非常大的压力,随时想要逃离。
内向
这些表现只是性格特点的呈现,会让人有社交焦虑的感觉,可能会说不出话、说话结巴、不知道说什么好。
社交焦虑
过度的紧张和害怕让人产生行为上的回避,即使从前乐意参与的事情,现在也不得不避开。
内向
它还有个名字,「稳定型气质」。社交焦虑。
是焦虑障碍的一种,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。
事实上,内向者不见得会觉得自己的性格特点「不好」,但是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并不会正面评价自己的特点。

图片来源:giphy.com
得了社交焦虑该怎么办?
假如觉得跟人交流让自己压力很大,生活、工作、学习多方面因此受到影响,那么这更像是「病态」的社交焦虑障碍,而非「正常」的性格内向。
社交焦虑的严重程度达到障碍的诊断标准的患者,比常人(包括内向的人)更容易在人际交流、学业及事业等方面表现不良,而且更容易担心、不安、紧张。

图片来源:giphy.com
得了社交焦虑症,推荐认知行为疗法。
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治疗方法,大量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,其在治疗轻度和重度的广泛性焦虑时十分有效。
症状严重的话,医生可能会在心理治疗的同时辅以一些药物。但并不会吃一辈子药,经过我们自己的努力调整和治疗师、医生的专业帮助,最终是有望停药的。
文章转载自:丁香心理